kb体育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位于海南岛中部,五指山北麓。享有“海南之心、三江之源、森林王国、黎苗家园”等众多美誉,但因底子薄、基础弱,长期以来,城市建设存在一些“硬伤”。2023年,对于琼中来说,既是创建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的冲刺之年,也是国家卫生城镇复审验收年,作为县级创文提名城市的琼中正以只争朝夕的精神“创文巩卫”。而当地百姓所感受到的各种变化,是收到一份份温暖人心的“民生大礼包”,更是让历史遗留问题成为“历史”。
同心掬得满庭芳,文明花开满园春。近日,新海南客户端、南海网、南国都市报联动琼中融媒体中心进行蹲点采访,记录那些为创建文明城市和巩固卫生城镇付出努力的人和事,在洒水车的悦耳音乐中,写下这篇《琼中蹲点记》。
“你们看这些垃圾,堆很久都没有人清理,好臭啊!听说环卫车坏了……”此前,这条琼中居民拍摄的短视频,在社交平台引发关注。
据视频拍摄者反映,琼中营根集贸市场(第一市场)的垃圾清运不及时,导致垃圾堆积和外露。
“这个点位确实比较有代表性,在垃圾屋没有建成前,垃圾外露严重。”琼中市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说,该垃圾点承载了沿街两边商户约300户以及附近居民的生活垃圾,每天产生的垃圾量比较大。同时,由于生活垃圾转运车辆老化,事故率多、维修频率高,维修的空档期就会造成垃圾清运不及时。
琼中结合“创文巩卫”工作kb体育,投入了52.8万元增加了6辆垃圾清运车,采取提高运输次数、增派运力等举措,及时解决了县城的垃圾清运和垃圾车跑、冒、滴、漏的问题。此外,还投入20多万元,新增及更换了一批垃圾桶,减少了垃圾外露。
琼中市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琼中县城区域的保洁工作,实行生活垃圾“前端运输、前端收集、终端运输、末端处置”的原则,目前的生活垃圾100%进行焚烧处理,实现了100%无害化处理的目标要求。
如今,营根集贸市场建了垃圾屋,并放置了垃圾桶,实现垃圾不落地,环境卫生得到极大改善。
附近的国良水果批发店老板查先生对这一变化感受最深,“我在这儿经营水果店15年了,现在每天早中晚都有专人专车来清理垃圾,环境整洁多了,心情也舒畅很多。”
“共建文明城市是手拉手、心连心的行动,我们感受到的变化,不仅是当地硬件设施提升了,老百姓的文明素养也随之提升了。”经营蛋糕店的叶纪堂表示,没有建垃圾屋之前,很多人把垃圾往地上扔。现在不同了,有了垃圾屋、配备了垃圾桶,附近的居民也不好意思乱丢垃圾了。
琼中市政服务中心负责人表示,针对目前还存在的一些薄弱环节,将结合环卫一体化工作,聘请社会化专业团队进行有效的管理,争取财政资金投入,稳步推进垃圾分类工作,同时调动群众的积极性,认识和参与垃圾分类。
在琼中营根镇水潮巷曾经有一处污水点,逢下雨天污水外冒,不仅影响通行,也影响周边商铺做生意。
“化粪池堵了,臭烘烘的污水漫出来流到路上,附近居民意见很大。”提起这些年在污水治理上付出的努力,肖东举首先想到了水潮巷。作为琼中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县城污水管网改造项目现场负责人,他坦言,水潮巷的污水治理有两个难点:一是水潮巷位于居民密集区,且连着一所学校,人流量、车流量都比较大;二是污水管道靠近民房,但周边的房屋都比较老旧,改造难度大。
“为了避免给民房的基础结构造成影响,部分路段采取人工开挖,虽然施工难度比较大,但工人们加班加点抢工,最终将化粪池清理干净,把化粪池的支管接到污水主管网的井内,现在化粪池可以正常排水了。”肖东举说。
“水潮巷经过改造后,路面干净了,通行方便了,感觉生活舒适多了。”附近一家理发店的老板王先生说,以前店门口污水横流,出入不便,很影响生意。现在路面平坦洁净,再也不用担心下雨天影响生意了。
像水潮巷这样的污水点,当地排查出了53处。琼中水务局经过细细梳理分析,发现主要是污水溢流、自来水管漏损、墙面渗水、生活垃圾渗液、污水直排河沟等问题,其中涉及水务整改28处kb体育,已整改20处,正在整改7处;属于自来水管漏损7处,截至目前已全部完成整改;需由业主自行整改11处,属市政部门整改7处。
治污是个系统工程。县城污水管网改造项目,总投资1.03亿元,主要改造旧的污水管网47公里,新建新的接护管59公里,还有一些正在建设化粪池、检查井、升泵站等。这些项目的实施不仅是改善人居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琼中推进“创文巩卫”的生动实践。
站在退休老人邓奶奶家的阳台上,美丽的百花廊桥和营根河生态长廊尽收眼底,楼下的道路两旁,有挂满果实的菠萝蜜树,还有开得红艳艳的龙船花。来做客的亲友很羡慕邓奶奶:“你家像住在花园里。”
今年75岁的邓奶奶住的是单位宿舍,内墙被粉刷得雪白,外墙蓝白相间极具艺术风格,一点也看不出来这是他们住了30多年的老房子。
“政府把房子改造得焕然一新。房子的建筑质量很好,现在又把内墙、外墙、防盗网重新粉刷了一遍,屋顶也做了防漏处理,再住上30年也不成问题!”1986年起,邓奶奶和老伴就住在营根镇营根路这处宿舍楼,历经三十多年风吹日晒的房子外观显得老旧,存在外墙壁脱皮、防盗网生锈、厨房顶漏水等问题。因为紧邻营根河,风景好、空气新鲜,两位老人都不愿意搬走。
2021年6月,邓奶奶看到有人在房子前搭脚手架。对方说是来改造房顶和外墙的。邻居们追问,“需要交钱吗?”得到的回答是——“不需要交钱。”大家都很开心,“政府关心我们老百姓的生活,帮我们改造了房子,提升了我们的幸福感。”
据了解,邓奶奶所居住的营根路老旧住宅小区有14栋楼142户,于2021年列入琼中老旧小区改造计划,并于当年6月30日开工,花了6个月完成施工。
琼中住房保障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老旧小区改造是一项“补短板、强弱项、暖民心”的重点民生工程,也是提升社会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举措。“刚开始的时候,业主对老旧小区改造工作不太了解,也不太支持,以为改造会破坏到他们的房屋和室内设施。”经过琼中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工作人员不断入户动员,召开业主代表大会,向业主们展示了改造工艺、图纸,最终消除了业主顾虑。
老旧小区改造,吸引了老住户回流。原本嫌小区破旧搬出去的居民,在房子改造完后纷纷搬了回来。
自2020年琼中实施老旧小区改造以来,已完成17个老旧小区改造,共涉及58栋楼,660户,5.56万平方米;通过老旧小区改造,切实解决琼中县城镇老旧小区在安全设施、配套设施、居住环境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据了解,今年预计开展老旧小区改造30个,涉及小区88栋828户。
“等拿到证我就可以盖新房了。”看着申请齐全的材料,市民唐先生充满了期待。
琼中县委主要负责同志在创文巩卫实地走访过程中发现,在琼中教育路有一间被修补过多次的瓦房,一边依着百绿园,一边依着新建的楼房,使得该瓦房与周边环境显得格格不入。“我们老早就想盖新房了,就是因为办理不了不动产权证书,不能报建,新房也盖不起来,只能哪里裂就补哪里。”谈起旧房子这桩心事时,房主唐先生很无奈。
这种情况并不是个例。琼中经过摸底排查,发现全县有529户居民存在类似问题。
民生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琼中结合实际,在创文巩卫工作中,把群众关注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统筹考虑进去并加以解决。研究出台《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解决部分居民持有征用土地批准书尚未办理不动产登记换证等有关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指导意见》),自2023年5月1日起施行,利用3年时间妥善解决1987年以来,由原县土地管理局或乡镇人民政府(代)为申请使用建设用地的国家机关、企事业、集体单位及个人办理用地手续,并印发了《征用土地批准书》,将从根本上解决尚未办理《不动产权证书》导致无法报建的问题。
这一举措也是琼中今年为民办实事的事项之一,不仅圆了市民翘首以盼的安居梦想,也将扮靓市容市貌显“品味”。
依据《指导意见》,该项工作一直在努力推进中。“目前唐先生申报的这宗地块的手续办理,处于核实权属现状以及是否符合规划条件的阶段,这两项如果没有异议,争取今年内把证发到唐先生手中。”琼中不动产登记中心负责人介绍。
据统计,截至6月底,全县已收到45份申请书,经核实,目前有5宗土地已通过权属现状核实和确定符合规划条件,可直接登记换证。
“我们必须正视问题差距。”今年3月29日,琼中召开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暨国家卫生城镇复审工作动员会。会上,深入剖析了琼中“创文巩卫”现状及问题。
2022年8月,相关部门实地考察及问卷调查的测评结果显示,琼中30个点位中有19个不符合要求,反映出琼中城市建设存在一些“硬伤”。
比如,基础设施及公共配套设施有待完善;全县主次干道存在路面破损较多,部分道路存在排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不完善等现象;城市管理力度有待加强;部分成员单位不够重视。
对此,琼中县委、县政府举全县之力,主动对标全国文明城市测评体系和标准,动员各方面力量资源,切实加大投入,坚持从顶层设计入手,全面覆盖、全域推进、全民参与,形成上下一盘棋的创建格局。
琼中黎族苗族自治县委书记蒋莉萍表示,全县各级各部门要正视这些差距和不足,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文巩卫”各项工作任务上来,在工作安排、人员调配、资金保障等重点方面予以倾斜,争取一鼓作气通过国家卫生城镇复审,全力夺取全国文明城市这块“金字招牌”。
琼中成立了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工作机制,县城区划分成28个片区,由县领导分片包干,每周落实现场督导检查和通报整改制度。鼓励全民参与,组织发动240家志愿服务团体1万余名注册志愿服务者、千余名党员团员和近百家民营企业主动认领文明城市创建任务,凝心聚力为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助力添彩。
此外,琼中县领导(片长)、干部以志愿者第二身份深入社区、小区开展整治行动,发现历史遗留问题,解决历史遗留问题,旨在把解民忧、惠民生、暖民心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