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体育近日,有想要购车的朋友向记者咨询有关买车的问题,其中针对汽车安全性的疑问最多。的确,人的小命只有一条,所以汽车本身的安全性能和日常行车安全的问题显得尤为重要。在这些问题中,有一个问题最容易让人感到疑点重重模棱两可,那就是车辆安全和钣金厚度的关系,这两者有没有直接的联系?大多数消费者都会认为,车皮越厚,车身越重,那么车辆的安全系数就越高,但是,据相关资料和专业人士分析,这里面存在着误解和误区。
可能看到题目的前半段,大家都会不假思索的说,废话!当然是越厚越安全啊。但是,到底什么样的车才算是安全?发生碰撞以后一点都不会受伤的就是安全的么?被撞得稀巴烂的就一定说明不安全么?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走访了顺德某日系品牌4S店和某欧系品牌4S店。在以往的走访中,许多汽车销售人员都表示,受港澳的影响,广东人普遍偏好日系车,注重汽车的外形和性价比,而外省人则偏好选择欧系车型,因其安全性能更有保障。果然,当记者打开某欧系车车门时,在旁的销售人员也自豪地向记者介绍:“我们品牌的车车门可明显比日系车的车门要重,你在拉开时肯定能对比得到,所以,我们的车安全性是远在现在最为流行的日系车之上的。”继而又补充分析道:“同级车型在受碰撞测试中,车身更重的汽车更有优势,不容易被撞飞。”
在随机采访的消费者中,刚刚考到驾照,对汽车仍一知半解的卫小姐表示:“我觉得销售人员说得有道理。”而有多年驾龄的何先生则怀疑起来:“欧系车就厚,日系车就薄,更像是一种想当然的说法,厚薄影响安全性这个命题还没有足够的论据。”由此可见,大多数消费者对这个问题没有详细的认识。
有专业人士指出,衡量一款车是否安全,不是车皮越厚越好,更不是越薄越好。应该是软硬结合。在需要碰撞吸能的区域,必须是有软的吸能材料,也有高强度钢材进行抵抗冲击,进而减少撞击对驾乘舱的挤压。
对此,汽车界也有相关事例。沃尔沃初期造的车辆一味追求钣金厚度,结果有一次一辆沃尔沃车出现翻车事故,坠入悬崖,救援人员赶到时,现车辆变形甚微,以为车内乘客无事,结果打开车门发现车内人员均已死亡——原来是撞击带来的强大能量只是传递,没有吸收分散,车内人员被强大的冲击和能量波震死。自此以后,再也没有一味极端追求车皮厚度的愚昧做法了。
当然,车皮也不是越薄越好,太薄像易拉罐,连最基本的日常安全防护都无法做到,就别谈安全了。所以说车皮该软的地方一定要软,该硬的地方一定要硬。软硬兼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车内人员。
而什么地方应该是软的或者是吸能材料的?上述专业人士则说,前后保险杠、引擎盖、后备箱盖应该是软的。而前后防撞钢梁、仪表横梁、B柱、B柱相对应的车底和车顶的通道加强筋都应该采用高强度钢材。“有些人喜欢拿着车门反复开门,感受车门厚重与否kb体育,我当时真不忍心告诉他:车门厚重感更多来自车门与车身连接的铰链的松紧调校,和厚度关系不大......”他道出了真相:其实消费者这种常见的检验方法并没有太大意义。
在消费者的普遍常识里,一提日系车,就说日本人车皮薄,不安全。有一名在美系品牌、自主品牌和日系高端品牌都工作过的资深汽车销售顾问就说:“不敢妄下结论,但自身的经历告诉我,日系车比我们想象的厚道,尤其是涉及品牌美誉度和企业价值观方面,他们是不会因为某个市场(如中国)的特殊情况而轻易更改严谨精细和注重品质的造车理念的。”
但国人普遍口口相传的日系车不安全的误解又来源于哪?有种说法是,这是国人被非日系的品牌集体洗脑的结果。关于逛车城购车的经历,市民徐女士及其先生都表示出凌乱:“我们想买本田雅阁,对比了别克君越、大众帕萨特、福特蒙迪欧等,当我们走进别克展厅时,告诉销售顾问得知我们在对比雅阁和新君越,他就告诉我们说日系车不安全;我们去了大众的4S店,那里的销售顾问,也说雅阁车皮薄,高速发飘,你还敢买?”总之稍微梳理一下,非日系品牌的销售顾问都向消费者传递同样的信息:最安全的是欧美系,日系车不安全不能买。所以,他们被说服了,改变了初衷。
不过,在美国高速公路安全保险协会的统计中,美国驾驶员死亡率较低的车型排名里,丰田、本田、日产等日系品牌的车型居于前十名之中。这表明在安全性能方面还是有一定的保障的。综合来说,对于一款能上市的车来说,不论它的车身钢板厚薄,只要其碰撞试验的结果满足要求它就是安全的,所以单纯的对比不同车型的车身钢板的厚薄没有任何意义。消费者应该明白,车和人一样,都是没有完美的,挑选适合自己的车型即可,不用太在乎是日系车还是欧系车。
关于爱车的任何问题,都可以求助车包包微信公众号(carboboo):车包包是车友求助平台,免费提供用车养车的咨询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