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体育两年前的2021年6月,金刚光伏(300093.SZ)从玻璃转型至光伏领域,开始布局异质结电池及组件。由于异质结电池的转换效率在一众技术路线中领先,公司股价也因此一度飙涨,这是金刚光伏短暂的高光时刻。
高光背后的金刚光伏实则“一地鸡毛”:受原有业务及业绩造假的拖累,公司资金缺口巨大,而且已资不抵债,靠向大股东欧昊集团等借款,来维持光伏业务的持续投入。但目前欧昊集团自身也面临较大的问题:遭强制执行、质押率较高、巨资项目待投入等,对金刚光伏的支持也日渐乏力;而先期投产的光伏项目对公司的贡献甚微。
为筹资,今年5月份,公司发布20亿元定增募资用于异质结等项目公告。钛媒体APP注意到,即使定增融资后,也不能满足公司庞大的投资规划。
由此,金刚光伏面临的局面颇为尴尬:异质结项目明天虽然很美好,但公司今天的日子很难过,金刚光伏能不能挺到明天?
5月5日,金刚光伏发布定增扩产方案,拟募资不超20亿元,其中14亿元用于年产4.8GW高效异质结电池及1.2GW组件生产线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实施主体为控股子公司欧昊新能源电力。根据公告,异质结项目总投资金额为36.02亿元;经测算,该项目税后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2.30%,静态投资回收期8.34年(含建设期)。
上述投资只是金刚光伏庞大投资规划中的一部分。据公告,2021年6月,金刚光伏启动1.2GW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拟投资8.32亿元;2022年6月,拟总投资41.91亿元至4.8GW异质结电池及组件项目。
“此次定增募投的异质结项目实则就是2022年6月份的项目,该项目总投资42亿元,公司资金不够,前期主要靠向大股东、金融机构借款,财务压力较大,所以计划定增解决这个项目的资金来源。”金刚光伏相关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
公司1.2GW异质结项目已于2022年投产,但实际产量却很低。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电池销售量为164.11MW,产量208.16MW,占据实际产能的比例仅20.82%,占规划产能的比例更是低至17.35%;组件销量103.66MW,产量109.93MW,占据实际产能的比例仅21.99%。
截止2022年年底,公司电池产能1000MW/年,在建产能4.84GW,计划产能1.2GW/年;组件计划产能500MW/年。今年来看产量仍较低,一季度仅生产电池片98.64MW、组件4.91MW。
实际产量较低的原因,上述公司人士表示目前正处于产能爬坡阶段,但何时能全部释放相关产能暂未知。公司方面则公开宣称是“设备改造”等因素所致。
而金刚光伏面临的问题远不止“产量低”的问题,随着产能的落地,异质结技术路线的激烈竞争之战正在打响。要知道,近年来跑步入场的不仅仅是诸如金刚光伏这样的“新入局者”,更有通威股份(600438.SH)、天合光能(688599.SH)等“光伏老兵”。
相较于“光伏新秀”,“光伏老兵”的优势显而易见。以2022年电池及组件的毛利率为例,金刚光伏电池及组件毛利率均为负数,分别为-1.34%、-2.34%。尽管有上游硅料价格高位运行等因素影响,通威等电池环节毛利率则为正。
显然,就周期性波动较大的光伏产业来看,对比通威等一体化布局的企业,金刚光伏竞争力实为不足。上述金刚光伏人士也对钛媒体APP坦言:“通威全产业链布局,自己供应自己生产所需的原料,所以其毛利率是叠加起来的,我们在光伏产业链中涉及的环节较短,目前涉及电池片和组件,我们处于起步阶段,量很小的情况下,单位成本就很高。”
而随着行业大规模的异质结产能集中落地,叠加Topcon、钙钛矿等电池技术路线之争尤在,以及异质结电池自身的成本、杂质、界面、晶格等比较劣势,可预见未来该领域将面临激烈“厮杀”,异质结产能过剩的风险也成为业界担忧的问题之一。
在近日的交易所问询函中,公司遭到“产能过剩风险”的质疑。对此公司方面表示:“4.8GW项目正常推进中,预计2023年末建设完成及投产,如市场及客户开发不及预期,存在产能过剩的风险。”
值得一提的是,金刚光伏还存在“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2022年前五大客户销售额占比超82%,该数据远高于同行上市公司,公开数据显示,晶科能源(688223.SH)该比例15.4%、晶澳科技(002459.SZ)18.88%、天合光能22.77%、东方日升(300118.SZ)12.43%。
“公司作为光伏新入局者,选择异质结路线主要在于两大原因,一是相较于TOPCON等,异质结技术路线工艺较为简单、技术门槛较低,另一方面,则在于异质结电池转换效率较高,公司目前的转换效率在25%+。”谈及金刚光伏布局异质结技术路线时,公司相关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
行业来看,异质结技术路线确实备受看好。隆众资讯分析师方文正对钛媒体APP表示:“异质结电池技术路线的前景大家比较看好,看好的逻辑在于降本增效,该技术路线发电效率确实较高,降本角度来看,从之前的90%的银含量降至50%甚至更低。”
据CPIA数据,2022年国内新增建设和规划中的异质结电池产能达到114.2GW,其中出货量已经累计超过11GW。据Solarzoom预测,预计2023年国内HJT电池出货有望达到15GW,同比增长275%。
然而,面对较为明朗的行业前景,金刚光伏的财务“旧疾”仍在。就像一位光伏行业人士对钛媒体APP所言,目前大量的投资对异质结“新入局者”而言,就是最大的潜在危机之一。
确实,紧锣密鼓的光伏投资规划,于金刚光伏而言,财务压力巨大。据钛媒体APP测算,按照“4.8GW异质结项目”公司投资占比51%计算,公司仅在光伏项目上的投资便已超26亿元。据公司近日公开信息,1.2GW异质结项目已完成建设,本期新开工项目仅完成投入3.86亿元。这意味着公司仅异质结项目仍需大量资金投入。
然而,翻开金刚光伏的财务报表,其资金链相当紧绷。截至2023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负债高达28.19亿元,流动负债亦高达16.46亿元,其中短期借款2.12亿元、应付票据2.51亿元、应付账款2.96亿元;净资产为-1557.13万元,已然资不抵债。
截至今年3月末,公司货币资金仅4.34亿元;且截至2022年末,公司有3.5亿元的货币资金因“银行承兑保证金、冻结银行存款”等原因受限。
聚焦至公司主业的盈利能力,更是江河日下。财务数据显示,公司已连续四年亏损,2019年-2022年的净利润分别为-8824万元、-1.31亿元、-2.02亿元、-2.69亿元;其中2022年玻璃及光伏板块的毛利率均为负数。
此外,金刚光伏还受此前的“虚假陈述案”拖累kb体育,被投资者起诉索赔,涉及金额一度超过5000万元。2020年金刚玻璃“财务造假”东窗事发,公司糟糕的财务状况被曝光。此后,公司便陆续收到投资者的诉讼索赔。
据企查查数据,今年4月,金刚光伏因未按时履行法律义务遭到多次强制执行,执行金额从2.73万元至145.98万元不等。上述公司人士表示,该系列“强执”便是“虚假陈述案”引发。
在此次定增之前,公司正靠着大股东欧昊集团“输血”以及金融机构借款等“以贷养贷”模式艰难生存。截至今年4月13日,公司向大股东实际借款余额7.74亿元,在4月13日的公告中,欧昊集团拟免除公司及子公司2023年全年全部借款产生的利息,预计免除利息金额共计约 2664.74 万元。
钛媒体APP注意到,金刚光伏的“输血主力”欧昊集团也面临不少问题。企查查显示,欧昊集团作为被执行人涉及多个强制执行案,立案时间为4月7日,执行法院为重庆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执行金额巨大,在4.85亿元至11.83亿元不等,合计高达44.42亿元;同为被执行人的还有“重庆财信系”。
“欧昊集团是重庆财信的股东,它为重庆财信融资提供担保(导致上述强制执行),但实际强制执行金额对欧昊集团没有那么多,应该是按照比例来,当时是抵押担保,抵押物之外,欧昊集团不可能承担连带责任。”上述金刚光伏公司人士对钛媒体APP表示。
企查查显示,欧昊集团持有财信集团45%股权,欧昊集团实际控制人张栋梁直接持有财信发展5.09%的股权,并担任财信集团副董事长。“重庆财信系”近年来因地产行业深度调整陷入“违约风波”。
同时,欧昊集团手中还有多个项目需要投入。据欧昊集团官网数据,总投资60亿元的“6GW高效异质结、2GW组件生产项目”、总投资60亿元的“20GW单晶拉棒切片项目”等项目尚未完结,均于2024年年底前建成投产,意味着仍需要大量资金投入。
据公司今年2月20日公告,欧昊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持有公司股票540.17万股,对应比例25.01%,质押比例达81.12%。公开资料显示,截至今年2月22日,欧昊集团各类借款总额为23.16亿元。梳理下来,欧昊集团资金链亦有紧张迹象。
欧昊集团支撑乏力,金刚光伏不得不在二级市场想办法。但是如此基本面的金刚光伏能否顺利完成定增,拿到融资,跑进异质结“决赛圈”,仍需时间的验证。(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 张海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