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体育自上海3月新冠疫情反复以来,上海市三八红旗手标兵、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清美集团总裁傅尧娟沉着冷静,密切关注疫情动态,在克服各种困难做好防疫保供工作的同时,奉献爱心、助农纾困,她在前方冲锋、后方出力。
为了解决居民的购物、买菜“老大难”问题,面对数倍于平日的生鲜订单和由于封控造成的人员短缺及物资受阻,傅尧娟克服重重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疏通各环节堵点,经常工作到凌晨两三点。
为了给员工筑牢安全防疫线,她雷厉风行,开展每日每人核酸单管监测,对所有厂区、农业基地、员工生活区、闭环居住酒店进行全面科学消杀,并为员工采购大量防疫物资,仅每日的防疫消杀费用就高达300万元。她自己也与驻守员工同吃同住60多天,确保核酸检测方便安心,生活保障到位贴心。
为了缓解种植农户的艰难困境,在得知练塘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练塘茭白正值采收旺季却大面积滞销后,傅尧娟第一时间安排专人对接练塘镇农户的销售需求,并主动将练塘茭白写入清美保供清单目录。
疫情期间,傅尧娟带领集团全体员工,针对城市保供稳价工作,链接全程节点,科学合理组织保民生、保供应、保运转,以满足当下高时效、大批量、多品种的生活物资供应需求,日供应各类大礼包最高达35万箱6000多吨,截止目前,累计供应1000多万箱,清美保供大礼包被网民亲切地称为“市民之光”。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场中,傅尧娟作为企业负责人,她刚柔并济战“疫”线,坚持稳价格、扩产能、保质量、保供应,充分彰显了一个民生食品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1991年,傅尧娟和丈夫沈建华来到上海打拼,开了一家建筑五金店,从家乡进货再到上海销售。1998年,丈夫萌生了改行做食品的念头,“说起来,完全是因为他吃到的一块豆腐。”傅尧娟如今回忆起来,还是满满的笑意。当年夫妻俩上火车前肚子饿,买了点咸菜煎豆腐佐餐,没想到特别下饭,于是动起了脑筋:豆腐家家户户都要吃,上海有千万人口,这个市场比建材大!当时豆制品行当的口碑并不好,为什么不能做出干净、好吃的豆制品?“别人不行,我们来!”傅尧娟和丈夫就这样合计出了品牌的名字:清美,清洁又美味。
最初加上傅尧娟和丈夫,总共才7个人,靠一辆嘎吱嘎吱响的黄鱼车跑运输。总算生产出了第一批豆制品,但是卖不出去,卖出去的还被人投诉说不好吃,后来她们自己吃了好几天,边吃边反思,边吃边思考,为什么没人买?说到底,还是大豆的原料和辅料、工艺不过关。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傅尧娟亲自跑东北挑选好的原料,并且投入资金搞研发,突破工艺技术。她们从大豆的种植开始就抓品质,让全国各地的优质黄豆原产地直供清美;通过工艺的研发创新,不断提升产品的安全、口感和质量。傅尧娟带领清美边做、边改进、边投入市场检验,终于,“清美”逐渐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傅尧娟一直秉着“做食品也要有工匠精神”,直到今天,已经成为总裁的她,依然亲自把关食品的原料和辅料,保障每批食品的质量与安全,形成了清美“五归零”(食品安全事故零发生、食品质量零投诉、生产安全零工伤、环境卫生零差错、员工不良行为零出现)质量标准。
2002年,清美的产品进超市,同样也遭遇了极度不信任,民营企业,行吗?傅尧娟和丈夫再次拿出杀手锏:ISO9001质量认证体系和HACCP认证。当时,这在全上海的几百家豆制品企业里是头一家。有了这两个认证,超市很快放行。“这其实要感谢我老公的远见。”傅尧娟说,别人都没想这个的时候他已经在琢磨了。很快清美又出了新动作,在标准化农贸市场开专卖店。这又让很多人不理解,这得多高的成本,卖豆腐的利润都不够交摊位费的。但她们看重的,是专卖店的品牌效应,要让消费者觉得:清美大品牌,好吃看得见。
2006年,清美正式过江,把企业整体搬到了浦东。没想到,开局遭遇大意外。豆制品生产要做污水处理,但头一天就出现突发情况,污水漫进了周边的小河,主管部门要求他们立刻整改,甚至可能停工。
傅尧娟简直懵了,但作为老板娘,她一方面紧急把几百号工人拉回浦西原来的厂房加急生产,一方面安排十几台抽水机昼夜不停地从小河里抽排废水,同时和丈夫一起找专家研究整改方案。终于,一周后,改造工程完成kb体育,浦东的新厂可以正常运作了。
近年来,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扶贫攻坚战略,傅尧娟决定探索全产业链的鲜食商业模式。这种模式投入大、回报慢、产业链长,一般企业都不愿意做。但是,傅尧娟坚信:“我们有食品设计研发的能力,有一产的基础,有二产的服务,有三产的渠道,一定能做好,也一定要做好!”
就这样,傅尧娟打通上下游产业链,打造出“清美鲜家”672家。清美把中间商20%-30%的利润让给了老百姓。现在基地每天产出200多吨蔬菜,每年带动农民增收1700多万,增加村集体收入160多万。在云南大理,她们帮助农民打季节差,种植高原青菜,农民每卡车菜能多收入1万多元,原来的滞销菜变成了致富菜。在贵州、新疆等地,清美建立产销对接基地,每年帮助8000多万元优质农产品走出大山。23年来,傅尧娟坚持每天向杨浦区社会福利院、浦东新区世博家园颐养院、南汇三灶宣桥敬老院、南汇航头养老院免费赠送清美豆浆,风雨无阻,年赠送量达150吨。她积极参加各类慈善援助活动,近年来累计捐献款物达3000多万元,并获评宣桥镇慈善之星奖。
如今,她领导的清美集团现已拥有39家全资子公司,每天生产鲜食16大类5000多款,日产量超5000吨,年产值超40亿元,位列上海制造业百强第67位,上海百强成长企业第18位。集团现有18大工厂,20万亩种养殖基地,能解决3000多工人就业。凭借清美全产业链的带动,她成就了750多个年收入30万元的家庭,带动5000多农民就业,年增收3.7亿元。清美是上海“菜篮子工程”、“早餐工程”的重要合作伙伴,从“豆制品专家”成功转型为“城市生鲜食品综合服务商”,成为百姓餐桌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傅尧娟仍然和最初创业时一样,每天和丈夫一起上下班,他们连办公也是面对面的。“我们俩下班后就聊工作,散散步。”在傅尧娟家里,一双儿女已经成人,“孩子们特别懂事,一点都没让我们操心。”话虽这么说,但熟悉她的人都知道,她的言传身教就是孩子们最好的榜样。孩子们小的时候,傅尧娟坚持双休日一定带他们出去玩,后来开始做食品,常常是孩子们在小桌上做功课,她在大桌上对账本、做计划。夫妻俩勤勉工作、从不懈怠的态度给孩子们很大的影响,两个90后的孩子都养成了踏踏实实的性格。2015年前清美开出品上生活微菜场,女儿自告奋勇做店长,全程参与了门店的规划和布局,凌晨还赶到现场监督工程进展,早上四点就要进店收货。傅尧娟都觉得女儿太辛苦有点不忍心,闺女却告诉她,既然接手了,就一定要做到最好。
“我们一家都是很传统的人,就想认认真真地把工作做好,”傅尧娟说。从一辆嘎吱嘎吱响的黄鱼车,到500多辆食品级冷链车;从300多平米的简易厂房到35万平米的数字化食品产业园;从一家豆制品小厂到拥有39家全资子公司的企业集团,傅尧娟从未改变“做良心食品”的初衷。
傅尧娟的事业因民生而精彩,她的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时代在变,奋斗者的底色不变。她仍将坚守初心,生产出更多安全好吃又不贵的食品,守好上海市民的菜篮子,更好地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