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b体育党的报告要求“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那么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有什么科技手段呢?或者说有什么科技政策工具呢?已有的科技政策工具是否有效呢?重庆市在大足县试点探索,大胆创新,效果很好。
重庆市大足县的五金产业,是随着唐宋时期大足石刻发展起来的,已有1200年历史;以大足县龙水镇为中心,遍及全县16个街道、乡镇,生产企业和专业户有1.2万余家,从业人员10万余人。产品有日用五金、建筑五金、铸钢铸件、农机配件等十多个门类、200多个品种、2000多种花色。
但长期以来,大足五金产业的生产方式落后,基本上是传统的作坊式生产。“炉火熊熊叮当响,家家户户打铁忙”就是这种生产方式的生动写照。一是技术含量低。没有专业分工,没有生产标准,没有质量检测,设备简单陈旧,工艺繁复落后,刀具淬火等关键生产环节还停留在手工操作、土法作业、肉眼判断的水平。二是没有技术人员。从业人员素质低,小学文化程度的占40%,初中文化程度的占37%,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3%,无一人受过高等教育,没有技术研发人员,缺乏接受新技术的能力。三是没有研发活动。企业规模小,注册资本1-5万元的占44%,5-20万元的占22%,20-50万元的占17%,50-100万元的占13%,100-300万元的占13%,没有300万元以上注册资本的五金企业,没有研发投入,没有研发活动。四是没有名牌产品。产品款式老,更新能力差,跟不上市场需求,形不成有影响的品牌,也不知道商标、专利的运用和保护。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大足五金产品的市场不断萎缩,70%的本地市场被外来产品占领,甚至重百、新世纪等本市大商场都没有大足五金产品;而外地市场也从全国范围缩减至云、贵、川等西部省份。
为了突破大足五金产业的技术瓶颈,改造提升大足五金产业,2006年重庆市决定发挥科技的作用,由市科委一抓到底。政府最主要的科技政策工具是科技计划,但现有的科技计划对改造提升乡镇产业的作用有限。重庆市一方面继续发挥现有科技计划的作用;另一方面着重进行政策工具创新,由科技部门主导,会同经济部门共同制定和实施县域产业振兴计划,形成改造落后产业的合力。
重庆市科委从深入查找问题、理清思路入手,多次调研和磋商,与大足县政府共同拟定了《大足五金产业振兴计划》,确定了“工艺做精、市场做大、交易做宽、品牌做响”的总体要求和科技先导战略、品牌战略、特色战略、人才战略,确定用3年左右时间,全面改造、提升传统五金产业,增强企业竞争能力,走出一条依靠科技进步赢得更大市场、获取更多利益的中小企业发展路子。具体内容是:建立大足五金创新服务中心,构建大足五金电子商务平台,培育“大足五金”品牌,培养现代企业家队伍和从业人员队伍,建设设施完备、现代物流配送等服务功能完善的贸易体系。
为了落实计划,成立重庆市大足五金产业振兴领导小组,市科委主要负责人和大足县政府主要负责人为组长,负责大足五金产业振兴的宏观指导和统筹协调工作。领导小组聘请有关专家组成专家顾问组,承担研发设计、行业标准制定、人才培训等工作。领导小组在大足县科委下设办公室,具体负责大足五金振兴日常工作。市科委还与大足县政府建立了大足五金振兴工作定期会商制度,每月进行一次例会,协调重大合作事项,找出解决困难的措施。
市科委、大足县政府围绕既定目标,市县镇三级联动,形成合力,提供资金保障。市科委在项目资金安排上予以大足县重点倾斜;大足县政府、县科委在每年科技三项费安排专项资金予以重点支持;龙水镇在中心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予以重点支持。同时,建立广泛吸纳各种社会资金的融资平台,如合资、入股等,着力提升企业融资能力。以五金产业振兴为载体,申报科技部“富民强县专项行动”和“新农村科技促进行动示范镇”项目。
把企业孵化器建到乡镇产业中去,是重庆市对科技政策工具的又一创新。在领导小组主导下,政府打包租用龙水镇闲置厂房,建立一个企业孵化器,名称为大足县五金产业孵化园或大足五金创新服务中心。企业毕业后转入大足县五金产业园(在建)。孵化园为全县五金企业提供新产品研发和产品质量检测服务;开发适合于生产高、中档刀剪产品和专用工具的不锈钢新材料;研制先进可靠的热处理工艺;开展五金产品设计和包装服务;进行共性设备使用和培训等服务。
孵化园加强管理、服务,以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驻园区的五金企业,均享受外来投资企业和县内重点项目各项优惠政策。县内各相关部门为企业开辟政策“绿色通道”。
与一般企业孵化器不同,这个孵化器虽然也是从培育企业入手,但它的着眼点是改造提升落后产业,具有很强的产业共性技术研发功能和技术服务功能,准确地说,这是一种产业孵化器。产业孵化器的建立,为改造提升大足五金产业提供了技术来源和物质载体。
大足五金产业要做大做强做精,首先要在材质上下功夫,不断创新kb体育。孵化器开展“高性价比刀具新材料开发及在大足龙水小五金行业应用及推广”研究,请来重庆工学院等高校新材料专家、教授进行研发,目前,五金新材料已经进入试生产阶段,并与该县西湖铸钢厂达成成果转让生产合同。同时带动重钢集团新型刀具材料生产,形成大足五金稳定的货源。电动刨刀等一批项目正在争取立项。
五金淬火是共性生产环节,使用的是热处理技术。传统热处理工艺用煤火烧、电锤砸,刀身容易变形,还要两次加热。改造这种传统技术是提升大足五金产业的关键,但许多区县科委都不愿立项。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孵化器建立起热处理中心,引进了全套数控刀具热处理设备,建立一条可控气氛调质、高温滚筒式热处理生产线。每天热处理加工刀具、汽摩配件、农机配件等五金产品6吨以上,大足龙水镇80%的五金材料都在这里进行热处理。五金检测中心的设备全部投产后,日淬火各类五金产品可达20余吨。先进技术提升了刀具性能,其硬度、锋利度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又比土炉节约10%左右的成本。
热处理中心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聘相关专家作技术指导和管理咨询。市科委对热处理中心进行“后补助”,即热处理中心为广大五金业主提供热处理服务,在按市场价收取服务费后,根据热处理中心的业绩给予一定的补贴。
热处理中心的建立,突破了大足五金产业发展的技术瓶颈。孵化器还打算像热处理这样将五金生产中的其他环节专业化、市场化、规模化。
孵化器还建立了大足五金检测中心。市科委投资近百万元,购置了2台激光打标机、刀具锋利度测试仪、布氏硬度计、维氏硬度计、金相显微镜、金相样式切割机、金相样式抛光机等设备,为企业提供激光打标和检测服务。还组织专家制定出大足五金行业标准。已完成5个产品的标准文本制订和样品送检工作,大足五金即将结束千年无标准的历史。
孵化器还请来重庆大学等高校企业管理、工艺设计的专家、教授提供技术咨询、产品设计、项目策划与包装等服务,并与重庆生产力促进中心签订协议,依托重庆高校工业设计方面的技术力量和专业化的产品设计开发队伍,为大足企业提供产品造型、商品包装、企业标识设计等服务。
设计、制作“大足五金”标识,国家商标总局已经受理。国家日用五金生产力促进中心为大足授牌“中国西部五金之都”。计划用3-5年时间,培育3-5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五金企业,培育1-2个国家级名牌,3-5个市级名牌,产值达到60亿元,出口创汇8000万美元,创利税6亿元,把大足建成全国最具竞争力的五金产销基地之一。每年评选大足“十大五金品牌”,争取使大足五金产品跻身“重庆名牌产品”、“重庆知名品牌”、“中国名牌产品”。
举办五金业主、从业人员培训班,从重庆大学等相关大学聘请专家学者,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有计划地对业主及从业人员进行系列技术和企业管理知识等培训。第一次培训围绕“会诊大足五金企业需求,助推大足五金产业发展”这一主题,找准五金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明确发展方向。还组织业主赴发达地区考察,带回新的理念和先进技术,为大足五金产业注入了新活力。
包括五金文化、五金资讯、五金企业、商务中心、行业标准、价格行情、在线求购等内容,既为大足五金企业提供信息、产品发布等服务,同时也对外宣传、推销大足五金产品。
孵化器的建立,加速了大足五金企业成长,五金产业出现“速度加快、环境趋优、措施有力、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为民刀具厂入园前年产刀具三万多把,四成报废;入园后,月产量达到一万把,报废率不到5%。该厂正在引进新的生产设备,很快月产量就可达到10万把。明友刀具厂入园后,月产值是2006年同期产值的7倍,2007年企业出口创汇突破1000万元。2006年全县五金产业实现总产值53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57.4%;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五金制造企业有40多家,五金产业园区建设进展顺利,市场规划整合有力,产业扶持配套协调,融资担保保障到位。2007年、2008年两年市里将拿出500万元资金,鼓励五金“小巨人”的发展;提供3000-5000万元的贷款担保额度,支持大足五金产业结构调整。
重庆市改造提升大足五金产业最显著的特点,是创新科技政策工具。通过创新科技政策工具,使科技自然长入县域经济,成为转变增长方式的关键环节。
科技计划是政府最基本的科技政策工具。重庆市不是简单地利用科技计划影响经济发展,而是由科技部门主导,科技部门与经济部门共同制定和实施产业振兴计划,引领经济发展。这就扩大了科技政策工具种类,从源头上把科技工作与经济工作融合起来。这是重要的科技政策工具创新。
科技部门主导产业振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是落实党的任务的有效工具。党的报告指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贯彻到现代化建设的各个方面。这就要求科技工作进主流、走大道,而进主流、走大道的途径之一,就是科技部门主导产业振兴计划的制定和实施。
重庆市的另一个创新,是把企业孵化器引入乡镇产业。企业孵化器是国际通行的科技政策工具,一般称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简称创业中心,适用于高新技术领域和科技型企业、创业企业。重庆市却把这种政策工具引入技术含量很低的经济领域和非科技型的小企业,使落后的乡镇产业得到改造提升。
通常的孵化器是指一个集中的空间,为高成长企业的创办提供经营场地、共享设施,以及培训、咨询、政策、融资、法律和市场推广等方面的服务,一般没有研发功能。而重庆市创建的大足五金产业孵化器除了具有一般企业孵化器的功能以外,还具有研发平台的功能,提供关键共性技术和技术服务。这是根据产业改造需要、符合实际情况的创新。与高新企业不同,一般的乡镇企业没有研发机构和研发活动,这就需要孵化器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提供新材料和关键共性技术,使原本残缺不全的技术链和产业链得以完善,使整个产业得以改造提升。
重庆市对科技政策工具的创新,归结起来,就是科技部门主导,科技部门与经济部门共同制定和实施产业振兴计划;把高新技术产业的政策工具运用到技术落后的产业中去。这种做法在重庆取得了好的效果,对于其他地方农村乡镇企业的发展、城市传统工业的改造升级,也具有借鉴意义,值得政府部门总结经验,因地制宜地推广。